pp电子·(中国)pp电子平台

联系电话:020-88888888

新闻中心

News
您的位置: pp电子 > 新闻中心 > 公司资讯

“清洁之源”惠及喀麦隆千PP电子家万户

发布日期:2025-05-06 12:27浏览次数:680

  PP电子人民网雅温得5月2日电 (记者薛丹、黄培昭)这天一早,家住喀麦隆西部大区首府巴富萨姆市郊的让·泽法克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,去自家后院摘来了新鲜的蔬菜PP电子,开始准备一天的食材。打开屋前的水龙头,只见拇指粗的清澈水流哗哗流出。

  喀麦隆西部大区首府巴富萨姆市居民让·泽法克用上了清洁自来水。人民网记者 薛丹摄

  取来菜盆,泽法克一边清洗一边告诉记者,全家的生活用水从前全靠一口老井。因为水源不洁,自己和家人们都曾感染过痢疾、霍乱和伤寒等疾病。

  “2017年以后,自来水管道通到了家里。在那之后,家人们就再也没有因为饮水问题去过医院。”当着记者的面,她专门鞠了一捧水喝下后说:“你看,这清洁干净的水源不仅让我们远离疾病,更是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。”

  泽法克家用的自来水水源,来自位于巴富萨姆市一侧的梅契河上游。在这里,一座由中企建设的现代化自来水厂机器轰鸣。蓝顶白墙下的厂房内,奔腾的河水通过过滤和消毒,变为了干净达标的饮用水,输送到千家万户。

  2014年,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喀麦隆公司通过九城市供水项目一期工程,为包括巴富萨姆在内的4个喀麦隆城市建设饮用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。2017年,九城市供水项目一期全部完工PP电子,巴富萨姆饮用水处理厂也顺利投入使用。

  九城市供水项目一期水厂的絮凝、沉淀和过滤池。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喀麦隆公司供图

  “新建项目涵盖了取水泵站、絮凝沉淀及滤池、清水池、送水泵房、发电机房、加压泵站、水塔等构筑物以及393公里输配输水管道,使原水厂巴富萨姆供水能力提升了30%,总共覆盖约50万居民,覆盖率达到约65%。”喀麦隆九城市供水项目项目经理刘磊介绍。

  巴富萨姆周围城镇密集PP电子,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增长,建设于上世纪末的旧水厂供水能力和水质已无法满足需求。喀麦隆供水公司巴富萨姆饮用水处理厂厂长伊利加·弗朗西斯·威廉感叹,通过中国企业的帮助,目前水站的供水能力达到日处理水量29000立方米。“项目的投入运营不仅增强了巴富萨姆的供水能力,更辐射了周边6个城镇。”

  据介绍,在一期四个城市的供水项目完工后,每年的供水量达到了790万立方米,至今已向四个城市提供清洁饮用水4740万立方米,解决了当地120万人的饮用水的问题。

  喀麦隆九城市供水项目二期工程也于2024年开始实施。在二期工程项目之一的姜村饮用水处理厂,记者看到中喀双方工人在紧张忙碌地对供水项目进行施工,建设内容包括取水泵站及拦水堰,供水规模为日处理7000立方米的水厂和水塔输配水管网工程等,预计2027年2月底完工。

  建成后的杜阿拉城市供水项目二期武里河管桥项目。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喀麦隆公司供图

  项目经理刘磊告诉记者,喀麦隆水资源丰富,但城市供水系统普遍落后。二期工程中建设的五座水厂,有的位于地理位置较远的北部地区,当地不少居民至今深受缺水和饮水安全等问题的困扰。

  在极北大区首府马鲁阿市,供水主要靠季节性河流。在旱季,不少当地居民靠的是打井取水,价格昂贵不说,还得徒步来回十余里路去取水。在二期项目开工之际,极北大区区长米吉亚瓦·巴卡里专门提出:希望优先解决马鲁阿市的供水难题。

  通过项目中喀员工的共同努力,马鲁阿供水项目有望在二期工程中率先完工。而目前二期总体的施工进度也已完成了50%以上,进展顺利。工程完工后,每天将新增4万吨清洁水资源,惠及人口约70万,从而进一步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。随着二期工程的稳步推进,喀麦隆更多城市的居民将享受到便捷、可靠的供水服务。

  喀麦隆九城市供水项目二期工程马鲁阿项目施工现场。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喀麦隆公司供图

  喀麦隆九城市供水项目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供水矛盾,满足市中心及周边居民的用水需求,还为当地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,被当地政府和居民誉为“改善民生的典范”。此外,项目前后共计为当地提供了超过1000个土建、水文和工程施工等就业岗位。

  喀麦隆自来水公司总经理穆萨·布莱斯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对九城市供水项目大加赞赏:“该项目是一项民生大工程,更是喀中合作的典范,未来喀中之间需要继续深入合作,推进两国关系走深走实。”

  喀麦隆九城市供水项目一期工程巴富萨姆饮用水厂。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喀麦隆公司供图

  中地海外集团喀麦隆公司总经理卢春雨说,为更好地落实中非合作论坛“九项工程”中的卫生健康工程的项目,按照对非 “真、实、亲、诚”的合作理念,未来中地海外将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验PP电子,更多地普惠到非洲和喀麦隆,为中非合作不断开启新的篇章。

  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PP电子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

友情链接: 天博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平台-登录入口
Copyright © 2014-2025 pp电子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非商用版本 网站备案:
13899999999